發布時間:2025-10-23
環境試驗一旦啟動,往往需連續運行數十上百小時。任何在程序升溫段才發現的松脫、泄漏或缺水,都意味著整批樣品報廢、檔期重新排產。統計表明,約 62 % 的恒溫恒濕箱中期故障可在“上電前 60 s”被肉眼或簡易量具識別。以正式技術語言,將散落于各類作業指導書的檢查條目收攏為標準化流程,供實驗室質量負責人、設備管理員及三方計量機構現場審核時直接引用。
二、預檢原則
先靜后動:箱體未通電前完成機械、水路、接地檢查,避免帶電操作。
先外后內:由外置電源→箱體外觀→內部風道→傳感器,逐層收斂,防止交叉遺漏。
記錄可追溯:所有判定結果即時勾選于《設備日檢表》,電子簽名后存入 LIMS,保存 ≥ 3 年。
三、檢查項目與判定基準
A. 電氣安全項
A1 保護接地
方法:用低阻計測量“箱體外殼任意裸露金屬件”至“實驗室保護母排”間電阻。
判定:R ≤ 0.1 Ω(IEC 61010-1)。
A2 絕緣耐壓
方法:500 V DC 兆歐表,測量相線對地絕緣電阻。
判定:≥ 20 MΩ。
A3 斷路器匹配
核對銘牌:額定電流 In 應介于 1.0~1.25 倍箱體的最大運行電流;瞬動脫扣曲線 C/D 型按廠家圖紙執行。
B. 水路工況項
B1 水箱液位
目測液位管:純水或去離子水須淹沒最低液位開關 20 mm 以上;若配備自動補水閥,需確認浮球無卡滯。
B2 水質電導率
手持式電導儀抽檢:≤ 5 μS/cm,避免加濕盤結垢。
B3 排水/溢流回路
輕按箱底排水閥,觀察是否有殘水流出;若有,則表明上次未按 SOP 排空,需執行整機消毒烘干 30 min 后方可投運。
C. 機械結構項
C1 箱體水平
0.5 級水平儀縱橫雙向校驗:偏差 ≤ 3 mm/m;超差則調整萬向腳輪螺母,并鎖緊止退墊片。
C2 門封密合
關門后,用 0.05 mm 塞尺沿門縫四周滑動:插入深度 ≤ 30 mm 視為合格;否則更換磁性門封條。
C3 測試孔/引線孔
確認硅膠堵頭完好,防止熱濕外泄導致局部凝露誤判。
D. 環境配套項
D1 室溫區間
紅外測溫槍掃描電控柜外表面:25 ± 10 ℃;過高時需提前開啟實驗室空調,避免壓縮機高壓保護。
D2 通風間距
距后墻 ≥ 0.6 m,側壁 ≥ 0.8 m;頂部無冷凝水管路穿越,防止凝露滴入電控箱。
四、一分鐘檢查表
序號 檢查要點 工具/方法 合格標識
1 電源指示燈滅 目測 √
2 水箱液位>LOW 目測 √
3 接地螺釘無松動 10 N·m 扭力扳手 √
4 門封無縫隙 0.05 mm 塞尺 √
5 地面無積水 目測 √
6 腳輪鎖緊片彈起 手動 √
五、常見失效案例與糾正措施
案例1:某第三方實驗室做 85 ℃/85 %RH 1000 h 試驗,第 3 天因水箱浮球卡滯導致加濕盤干燒,箱體跳低壓報警。
根因:預檢未拔插浮球,水垢沉積。
糾正:①更換去離子水濾芯;②將“浮球升降”寫入日檢表;③每月拍照存檔。
案例2:用戶夜間斷電復位后,試驗箱無法啟動。
根因:保護地線松脫,漏電檢測模塊 30 mA 動作。
糾正:①用扭力扳手重緊接地螺釘;②把接地電阻列入季度計量計劃。
恒溫恒濕試驗箱的可靠性,70 % 源自設計,30 % 取決于使用。投運前“一分鐘檢查”看似瑣碎,卻能把潛在故障攔截在溫升之前,避免“七天試驗兩天重跑”的昂貴返工。建議實驗室將上述流程固化為《設備日檢表》,并結合內部審核不定期抽查;唯有把檢查動作變成肌肉記憶,方能讓每一次環境應力試驗都一次成功、數據可信、報告可溯。
延伸閱讀
- 鹽霧腐蝕試驗后試件達標25-11-07
- 鹽霧試驗箱標準化清潔作25-11-06
- 鹽霧試驗箱噴嘴堵塞故障25-11-05
- 鹽霧試驗箱作業指導書25-11-04
- 鹽霧試驗箱供氣系統的原25-11-03



